本期同@
L-in @
禄禄圆滚滚 @
巴巴Barbara 的食物•對話我選擇來做春與秋兩個季節的相遇。我所在的城市正是秋季,各個品種的南瓜隨處可見,令人很難忽略它的存在,於是「秋」就選了本地有機農場的南瓜。而「春」則來自南半球,產自秘魯的白蘆筍。這是兩樣很容易搭配的食材,構思並沒有花費太多時間,很快就確定了做一道南瓜藜麥risotto搭配蒸白蘆筍和煎帶子。南瓜藜麥risotto我在食物‧對話單獨寫了食譜:
http://t.cn/E75LfrW;這道料理中的其他元素蒸白蘆筍、烤南瓜脆片、烤蘆筍皮、煎帶子、芝士脆片的做法可以在《春華‧秋實》中看到:
http://t.cn/E75ythT
我一向不屑於「不時不食」,長途運輸和溫室種植的蔬果無論營養還是食品安全其實同應季食材並沒有太大差別。 誠然,因自然光照和成熟度關係,它們的味道的確不如在地應季食材,但我們不要忘了不是每個地方一年四季都適合農作物生長。在北方長大的人大概都還有小時候一到冬天就只有白菜蘿蔔可以吃的記憶,所以拿所謂反季節蔬果去比其應季時的味道沒有意義,真正的對比應該是有的吃還是沒有。同時,物流和溫室種植也是讓人們都能以合理價格買到新鮮食材的重要原因,否則那些因自然條件蔬菜水果產量低的地方食材價格就會奇高,吃新鮮蔬菜水果會變成少數人的特權。
若說孔子的時代「不時不食」是對自然的尊重,那兩千五百多年後的今天,相較假裝生活在農耕社會,糾結於食材原本生長的時節,不浪費買回來的食材,善用食材的每部分才是更尊重自然的方式。
若對食物•對話的內容有興趣,可以點擊主頁右側欄上端的「透過電子郵件關注我們」,手機端可以直接點擊屏幕右下角的「關注」輸入郵件地址,用電郵訂閱我們的內容。同時,我們也開了微博帳號「食物对话 」(
http://t.cn/EhWpD19),那裡會有更多關於食物的知識、技巧,利用「剩食」的方法,同食物有關的新工具、新設計等等,也會推薦一些關於食物的書、電影、紀錄片,歡迎大家同我們一起用食物探索未知。
#清淡但有单纯食物滋味##learning to respect our food##午餐•2018年10月11日##fooddialog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