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高-慈城年糕】
“晚稻成熟就到了宁波人做年糕的时候了……”《舌1》第二集在讲述中国人的主食时通过宁波象山顾阿婆一家浸粳米、磨米粉、蒸米粉、搡粉团、做年糕,再到吃年糕的全过程,把宁波年糕隆重介绍给了全世界,这是宁波人的骄傲。的确,水磨年糕是宁波的传统食品,尤其是其极为细腻、韧滑、软糯的口感,可甜、可咸、可煮、可炒随心所欲、五花八门的食用方法,不仅是宁波人的家常便饭,也是一种一旦让你吃过一回,就会让你念念不忘的平民美食。
《舌1》的编导、美食顾问都是大家,本不该在介绍宁波年糕时出现一些明显错误。片中将年糕、汤团、麻糍三种不同食品混为一谈。虽然这三种食品都是春节里的应季食品,但宁波人从来不把年糕叫汤团,也不会把掺和了艾青的麻糍叫年糕。
说到宁波年糕,最出名的当属慈城年糕!慈城是原慈谿县衙所在地,古镇自唐至清共出过519名进士(其中状元3人,榜眼1人,探花3人),官至尚书和在全国各地为官的逾千人。河姆渡考古发现慈城一带的水稻栽培已有7000年历史。慈城年糕的生产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年间。长期以来慈城人尊孔尚文、遵制守礼、行事严谨,再加上米食历史悠久,家底普遍殷实,年糕又是祀神祭祖的供品,使得慈城人对年糕的品质几近苛刻。即使如此,由于过去年糕是用手工制作的,粳米的品质、浸泡时间和水温、磨盘的轻重、蒸制火候、搡捣次数以及年糕师傅的经验决定了年糕的品质,手工年糕的品质总归是不稳定,直到1982年才发生了质的变化。老慈城人知道,慈城最好吃的年糕是妙山年糕。因为那里有一个研种优质稻米的国营农场叫”宁波良种场”,所生产的年糕只能凭粮票在慈城国营粮店购买,所以当年慈城人也把这种年糕叫做“粮站年糕”。“粮站年糕出口到香港了”!这在当时小小的古镇里所引起的轰动,绝对比如今任何一件重大事件还要剧烈。那时出口产品的质量要求如同敬献皇上的贡品,为了最大程度保留年糕浸水不糊、落汤不混、韧而柔滑、不沾不黏的品质,出口年糕经自然摊晾风干,以冬水浸泡装入白底红盖的坛子里运送至香港,直到今日依然如此。为了满足出口需要,转制后的“塔牌”(所在地有座明嘉靖年间修建的彭山塔,慈城游子一看到此塔就知道到家了)年糕生产企业,率先自行研制了水磨年糕生产线,从而从根本上控制了每一道生产工序的质量,提高了磨粉细度、成品韧度、卫生标准,确保了年糕质量和口感的稳定。
#年夜飯# #时令菜# #华美新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