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西方,亞洲尤其是日本對透明食物的興趣顯然更大,除了水信玄餅、透明蕨餅、透明羊羹這些甜品外,近幾年還極流行透明咖啡、透明奶茶、透明醬油,似乎不少商家都對把自己的食物做成透明的有興趣,而消費羣體也願意爲其買單。我對日本文化瞭解甚淺,無法分析日本人爲什麼熱衷透明食物,這裡我嘗試分析的是爲什麼有人會對透明食物有興趣,雖然透明無色並不是會引發食慾的顏色。
在過往食物•對話中我多次提到人在進食時所有感官會協同作用,而視覺則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已經有無數研究證明顏色對味覺判斷的影響,當在喝加了橙色素的青檸飲料時很多人覺得自己在喝鮮橙飲料,同樣的草莓在將其染成青綠色後人們會覺得它較未染色的酸澀。上世紀七十年代有一個著名實驗,研究者請接受測試的人在一個燈光極昏暗的環境中進餐,本來一切正常,但在他們吃到一半時研究者將燈光調亮,當大家發現自己吃的是藍色牛排、綠色薯條時,很多人立刻開始噁心、嘔吐,雖然他們吃的食物完全沒有問題。
食物顏色對味覺感受的影響多基於社會文化和我們過往的經驗。在日常接觸的天然食物中鮮有純粹透明的,所以我們的大腦無法對透明和味覺感受建立起直接的聯繫,而最接近的聯想就是水。對人類來說水往往代表著乾淨、自然,所以人們在看到透明食物時會覺得清爽,覺得它健康、天然,雖然事實上很多透明食物一點都不天然。同時,因大腦無法對透明和味覺感受建立聯繫,所以對一些人來說缺乏味道預期是引發好奇的原因,沒有了顏色帶來的刻板成見,這樣的食物究竟會有怎樣的味道?
這期食物•對話我選擇了米紙作爲透明元素,設計了一款蘆筍青瓜青芒果蝦仁米紙卷,具體做法我單獨寫了食譜:
https://dwz.cn/ELdBrc7t;而@
巴巴Barbara @
禄禄圆滚滚 製作的透明食物則可以在本期食物•對話看到:
https://dwz.cn/98A0zy0F
人類對味道的感知來自複雜的多感官交互作用,在味覺外,嗅覺、視覺、聽覺、觸覺都會影響我們對食物味道的認知,而我們的文化傳承、過往經驗和價值取向等社會環境因素影響了大腦對這些感官蒐集到的訊息的分析和判斷。所以當一道料理擺在我們面前時,在送入口中之前,我們早已用眼睛、耳朵、鼻子、大腦爲其調了味。
#fooddialogues# #午餐•2019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