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喜歡用水果入菜,藉用水果天然的甜度來爲料理增加味道層次,比單純用糖健康亦有趣。而本期與@
禄禄圆滚滚 @
巴巴Barbara 食物•對話的核心食材——柿子就是我常用來入菜的水果之一:用它做醬料搭配鴨肉、鹿肉等風味較重的肉類,同羽衣甘藍、goat cheese搭配做vegetarian pasta,打成泥後搭配堅果醬做三文治餡料,替代一半番茄來做caprese salad的變化版,烤至表面焦糖化後搭配穀物、堅果、蔬菜、蛋做早餐的grain bowl等等。
本期食物•對話原本想用柿子做快手麵包,但不知爲何腦海中總是反覆出現sticky date pudding. 其實每次在餐廳或朋友家吃到date pudding時都覺得甜度太高,算不得喜歡,而自己也從未做過,大腦主動將柿子與其聯繫起來大抵只是因爲它們都帶有秋冬的些許暖意。我決定尊重大腦的關聯,嘗試用柿子來做一款布丁,具體的做法我單獨寫了食譜——柿子腰果布丁,有興趣的可以去讀:
http://1t.click/aR9S;設計這款布丁的完整思路和Lulu、巴巴的作品可以在本期食物•對話看到:
http://1t.click/aR9P
其實稱其爲布丁是因最初sticky date pudding的關聯,但嚴格來說這是一款介於快手麵包和布丁之間的食物。沒有額外添加糖或蜂蜜,僅利用食材自身的甜度,脂肪比例相較通常的布丁也低很多,而因麵糊中柿子比例頗高,較之quick bread又黏軟,是營養豐富且不會給身體帶來負擔的甜蜜款待。
人們將食物命名爲不同類別很大程度上是爲了理解方便,但一個詞彙自然無法呈現出萬千食物的複雜,就連那些共同的特質偶爾也會被挑戰,因此若要精準地描述食物有賴於類別之外的其他限定。而人也一樣,一個共同體的身份認同絕非僅來自於地域、族羣、語言;共同的信念和價值,以及在維護信念、堅守價值的過程中承受的苦難才是構成身份認同最本質的元素。
#午餐•2019年11月1日##fooddialogu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