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边糊又称鼎边糊,说起鼎边糊的由来、来历,还有一段不同寻常的故事。 明朝嘉靖年间,福州沿海城乡常遭倭寇骚扰,戚继光带兵入闽剿倭寇,受到当地民众的拥戴与欢迎,老百姓经常送粮送食犒劳戚家军。有一天,戚家军到了福州南郊,当地乡民摆下八仙桌,主动送来大米、鱼肉、香菇、虾皮等,准备热热闹闹地招待凯旋的战士们。就在此时,又有一股倭寇袭击,戚继光问清情况,马上集合队伍准备歼灭敌寇。老百姓一听着急了,无论如何也要让战士们吃了饭再去打仗。不知是谁灵机一动,将大米磨成浆,肉丝、蚬子、金针、木耳、蛏干、干贝等一股脑混煮成清汤,涮米浆于锅边,不消一刻钟,一锅又一锅的鼎边糊就出来了。众将士吃饱后奋勇上阵,把倭寇全部消灭。 “做夏”吃鼎边糊,缅怀民族英雄,也有着爱国主义的内涵。立夏季节,福州风俗流行煮鼎边"做夏"。
用料
大米和黄豆
|
盐味精料酒
|
香菇
|
猪肉
|
芹菜,葱
|
豆腐干
|
蚬子
|
木耳
|
大锅鼎边糊(老妈改良版)的做法
-
将大米,黄豆及适量水用料理机磨米浆
-
将所用材料切丝或丁放一旁备用
-
将蚬子洗净放在烧开的水中,待水烧开蚬子汤完成,将蚬子捞出,蚬子肉取出放一旁
-
将步骤二的材料小炒,最后加入蚬子汤中
-
用锅勺舀一勺米浆沿锅边缓缓倒入,盖上盖子焖一分钟,用锅铲沿锅边慢慢铲下,再盖上锅盖,小焖一会,即可
-
自己动手,福州小吃在家也尝到!
小贴士
黄豆少放些,鼎边糊在锅中呆太久,口感会变差,现作现吃口味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