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2020.04.30重新编辑整理】
做过上一篇普通版本的汤籺,掌握了基本步骤就可以尝试来一个进阶版——“寿桃籺”,这种做法较前者而言工序略为繁复,又要揉,又要包,又要印,又要剪叶子…最好就有一两个人在旁边打点帮忙,寿桃籺顾名思义因形似寿星公🧙♂️贺寿的寿桃🍑而得名,过去又多在“好日头”“牛一”(生日;过大寿)等大节日或大节气才崭露头角,中间点上一点喜庆红色的记号,所以坊间又喜闻乐见称呼为——“寿头籺”。
这种模具某宝可以搜到“xx籺印”,每次用完洗干净记得晾干才收好,不然木制品容易受潮发霉,天气☀️好的时候可以拿出来晒晒,家里还收着一个曾祖母一直用下来的饼模,年代久远,滴水穿石,里面的纹路已经不清晰不再方便使用,外面的那一层包浆,都磨出了岁月的光泽。
用料
糯米粉(多点也无妨)
|
2—3斤
|
100℃开水
|
适量
|
五花肉
|
1斤
|
脱皮绿豆
|
1.5斤
|
花生
|
150克
|
虾米
|
60克
|
白芝麻
|
30克
|
猪膘(渣)
|
100-150克
|
盐
|
适量
|
生抽
|
适量
|
糖
|
适量
|
蚝油
|
适量
|
料酒(泡虾米用)
|
适量
|
花生油
|
适量
|
家乡味道—寿桃籺的做法
-
脱皮绿豆要提前一夜泡发,以第二天捞起用手指捻一下能轻松捻烂为宜,然后过滤一下装到一个圆盘上锅蒸十分钟后取出晾凉。花生炒熟去掉外衣,虾米用料酒浸一下去除腥味,猪肉切小丁后随便再剁几下,放适量的盐,糖,花生油,蚝油腌一下,猪膘切丁炸出猪油,猪油留在锅里,捞起猪油渣等温度冷却后稍微切碎待用;热一下油锅,先把绿豆倒入锅里翻炒,然后再把其他备好的食材依次倒入,放适量的盐,生抽翻炒均匀后盛起,放入猪油渣,白芝麻(炒过更好)一起拌匀即可。
-
糯米粉中间挖一个小窝,然后倒入适量的开水(一定要开水烫面!),一边用筷子不停搅拌成半熟粉,然后把四周的糯米粉慢慢扒进半熟粉里趁热糅合揉搓,这时你们需要一双不怕烫的手😂,要想让粉团油润一点,可以在半熟粉倒入适量的花生油再一起揉成团。
-
揉成这种状态就差不多了,用手指按下去,如耳垂一般柔软即可。
-
揪出一小团,搓圆,按扁,一块外皮雏形OK了。
-
捏成一个碗状,舀上馅,再像包包子一样收口。
-
胚子外面沾点糯米粉,然后上模刻印。
-
分工合作,我妈在包,我妹一边印模,还要剪菠萝蜜的叶子🌚。在农村这种“包装”随处可见,也有用香蕉叶的,不过个人还是觉得大树菠萝的叶子好看又好用,这种叶子放的时候,要把籺胚放在叶子背面(脉络凸起那一面),正面朝下摆放,然后上锅先大火蒸两三分钟定型,然后改小火七分钟左右,如果怕不熟,临出锅前泄一下汽,用牙签扎一下观察一下,不过本来就是半熟粉,所以应该不怕,还有最好不要一直开大火蒸,糯米粉会塌,最后会滩成一块掀不起来的饼😂。
-
蒸熟以后冷却的模样,这时已经可以食用。
-
用油煎过之后,两面金黄更加吸睛。
小贴士
【籺】这种米面制品的吃法多样化,可甜可咸,是粤西地区特色小吃,也可以充当主食的角色,不同的品种不一样的吃法,油煎,水煎,水煮,蒸,过油炸等都可。
调味品咸淡自调,不喜欢吃芝麻的可以忽略,绿豆具有吸水性,一斤半的绿豆泡完有两斤多一点了,我妈嫌豆太多,你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减一下量,炸好的猪油绝对够用了,不需要再额外放油。
这种是现在大众家庭里普遍都会用的开水烫面,这个方法也是所有籺类的基本工序,传统手工做法应该是在大炒锅里放适量的水位,再取一部分的糯米粉放进锅里,底下烧火,上面要不停的搅拌擂动粉浆防止变焦,直至成糊状,能挂在锅铲上面不轻易落下就能铲上簸箕,和剩下的糯米粉揉搓成团。现在比较少人用擂粉,一是费时间,费体力,二来外面买的糯米粉不太适用这个方法,在印象中,小时候都是用那种泡了一夜白白胖胖的圆糯米,然后刚刚打好的糯米粉才会用到这个方法,糯性足,家里也只有曾祖母还会这个,以前一灶柴火烧完,上面的糯米粉糊也是功到自然成,每当到这刻,就在面糊离开大炒锅的瞬间,锅底贴着的那层焦焦脆脆的糯米锅巴,才是童年和小伙伴们分享过最好的味道。
白色的【寿桃籺】,黑色的是【艾籺】,虽然外貌无异,但是区别的寓意又不尽相同。【艾籺】:一般都是用开春的田艾草🌱,或用白麻叶🌿等可食用植物制作(和青团雷同),一般会佐以甜馅,花生,木瓜丝,椰丝,芝麻等。其两者操作方法基本一致,但【艾籺】的制作过程比【寿桃籺】还要复杂一点,传统做法需要把从田里采摘回来的田艾晒干,再搓成艾绒(或剁碎,越碎越好),要煮红糖水,还有初步大致揉成的糯米粉团块,放艾绒一起煮,然后擂粉…我们这边没有清明吃“青团”的风俗,“青团”是由近几年网络的经传才在烘焙界流行起来的,但并不碍于我们民间对清明时节也有吃“青”的青睐,而【艾籺】刚好就是在本土一直在流传的老江湖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