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说菜 | 冬雨寒夜一碗销魂蚀骨小
馄饨2017-01-05 Cherie 樱桃挑食
Book & Food
No.2
Jan.2017
🍒樱桃挑食 人生最爱两件事
读闲书,吃美食
读书成痴,也只为了吃
冬天夜冬天夜长梦,睡得晚,就总想吃点什么。
黑泽明先生说过:“白天吃东西补益身体,夜晚吃东西补益灵魂。”
深夜夜里的最佳灵魂补品,莫过于一碗汤清味深的小馄饨。
紫菜、虾皮、蛋皮丝,黄芽白煮得烂烂的,最好再加点冬菜,滴两滴香油—这是我最喜欢的小馄饨配置。
从前的馄饨都是沿街叫卖的,卖馄饨的老汉不到更深人静不起身。往往三更时分,方才一头挑着闷着火的煤炉,一头挑着高汤、面汤、生馄饨、油盐酱醋等各式调料,走街串巷卖馄饨,也不大声叫卖,就只幽幽地敲榜子,总有主顾上门。
老式馄饨挑子
许是深宅里的老爷太太们半夜读书打牌饿了,叫小厮买一碗馄饨进来垫垫肚子;许是亭子间里住着的女孩子,用旧长筒袜吊下一只篮子里面放着零钞,再吊上去,里面就是一碗柴爿小馄饨。
汤底随意,家里炖了扁尖老鸭汤,用来下馄饨也妥帖好吃。
这碗馄饨,现包现煮,皮子薄得透明,馅子只有一丢丢,在面汤里滚个两开,捞进放了佐料的大瓷碗里,满满冲上滚烫的高汤或者鸡汤。只见馄饨皮和紫菜一遇到滚的汤,立刻就被注入了灵魂般半舒半卷着像嫦娥的广袖,半透明的隐约露出肉粉色的芯子。虾皮冬菜榨菜粒葱花紫菜香油也跟着一齐浮起来,散发出诱人的香气。一只馄饨一包汁,直吃得销魂蚀骨,灵魂都似出了窍。
一张皮,一抹馅,一口汤。自从宋朝人发明了馄饨,就开始翻着花样吃。古法的椿根馄饨和梅花汤饼都在皮子上做文章。笋蕨馄饨采山珍做馅,想必是极鲜的。随园老人盛赞扬州的馄饨小如龙眼,是用鸡汤煮的。
老辰光,南京国民政府的官太太们搓麻将,肚皮饿了,定规叫下人裹几只小馄饨吃。一碗端上来,几尾娇滴滴的“小金鱼”,皮薄馅精,就是有名的苏州绉纱馄饨。
《色戒》剧照
都说南馄饨北水饺,可是论吃鸡肉馄饨我只服民国时的老北平。
老北平的达官显贵们总喜欢去多福巷吃
宵夜,据说是当时吃宵夜最高级的处所,那里最著名的点心就是鸡肉馄饨。
鸡肉一定选活肉做出来的馅子才能滑润适口,皮儿一定要用擀面杖擀出来的,…一定要用手擀得厚薄适度,包出来的馄饨,才能称为上选。
—唐鲁孙《再谈吃在北平》
唐鲁孙还说小馄饨馅无需多,只需要一抹,吃个意思。料想大半夜一碗薄面皮汤馄饨,热腾腾地喝下去,出一身汗,充口适肠,尤其适合饥寒的冬夜里慰藉灵魂。
参考书目:
唐鲁孙著《再谈吃在北平》
张佳玮著《冬天晚上,宵夜是唯一的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