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鹰嘴豆 | 生重454克(见贴士1) |
天贝菌粉 | 一小包(用量见贴士2) |
白醋 | 2大勺(30毫升) |
小塑料袋(密实袋) | 2-4个 |
【浸泡豆子】
前一晚浸泡豆子,豆子会吸水膨胀3倍,所以水要给足。
浸泡时间一般为12-24小时。不用太精确,适合自己制作时间安排即可。
第二天,准备做之前,把浸泡的水倒掉。
这时有两个选择:
a.直接加满清水煮豆子。
b.先用擀面杖或压土豆泥的工具(potato masher)或压酸菜的木棍(cabbage crusher),把泡过的豆子,压一压,用水把豆皮冲掉。(我压了两下就放弃了,直接煮了)
【煮豆子】
锅里加够水,煮到水开后,转最小火,闷1小时。
【晾干豆子】
煮好豆子后,倒掉煮豆水。
把豆子倒入深底大盆中,用厨房纸巾把多余的水吸干。
用吹风机,低档风速,暖风凉风都可以,距离豆子50厘米左右,把豆子吹干,其间用刮刀搅拌着吹。
或用锅把豆子用小火炒干。
一直吹到用手摸豆子感觉是干的,盆里没有水印,大概5分钟左右。(豆子太湿也会导致发酵变质)
这时豆子的温度也应该降下来了,和体温差不多最好,千万不要太热或太凉。最好的温度为95-98华氏度/35-36.5摄氏度。
这时有两个选择:
a.直接加醋和菌粉进行下一步。
b.取1/8量的豆子,用叉子或料理机稍微打碎一些些,再放回到所有的豆子里面。再进行下一步。
打碎一部分豆子是为了填补整粒豆子之间的空隙,也会有不同的口感。具体打碎多少,打碎的程度,可以多多尝试。
【拌入醋和菌粉】
在豆子中加入2大勺白醋,拌匀。
再在豆子中加入天贝菌,拌匀。
【分装】
a.装在塑料密封袋中:把豆子装入小塑料袋中。
不要装太密实,也不要装太松。最好是豆子之间没有空隙,但不会挤到完全不能动。
每袋厚度在2.5-3.8厘米之间。
用牙签或针在袋子正反两面上扎些小孔,每个小孔间隔2厘米左右,以便豆子透气。
b.装在玻璃碗中:把豆子装入玻璃碗中,平铺均匀,厚度不要超过2厘米。
用保鲜膜或锡纸盖住玻璃碗,同样,用牙签或针在保鲜膜/锡纸上扎些小孔,每个小孔间隔2厘米左右,以便豆子透气。
【发酵】
在85-91华氏度/29-33摄氏度下发酵24-48小时。注意全程避光!(方法见贴士3)
12小时发酵后,豆子会自己发热,这时可以降低外部的加热温度或撤掉外部加热设备。注意观察实际发酵温度。(见贴士4)
24小时发酵后,白色菌丝会覆盖住豆子了,这时菌丝会继续繁殖。
24-48小时后,菌丝会把豆子完全覆盖住,使豆子连着一起,变成一个硬块,发酵完成。
发酵好的标准就是正反两面都被白色的菌丝覆盖住,看不见豆子。
我这次是用玻璃盘子发酵的,如图。(见贴士5)
发酵好的天贝不用从袋子里拿出来,保存时,再套上一个袋子(因为发酵袋子上有小孔,易污染),冷藏可以保存10天。
冷冻可以保存2个月。
这时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蒸一下,蒸过的天贝更软,还可以去除发酵的味道,更容易被初接触的人接受。
其他烹饪方法见介绍里的链接。
表面有黑色、灰色菌丝都是正常(尤其在塑料袋透气孔附近会有),可以食用,如图,是成熟的标志。越成熟(发酵时间越长)黑色菌丝越多。
黑色菌丝是天贝菌的种子(我查遍google关于这个的知识点~具体专业术语太复杂,总之能吃,感兴趣可以戳:http://www.heartyvegan.com/tempeh-faq),印尼人会经常发酵到全黑。颜色越黑说明发酵味道越重。
如果不喜欢有黑色,下次减少发酵时间和与空气接触的面积。
不正常的颜色:除了白色、黑色、灰色以外的颜色。不能有绿、红、黄等其他颜色菌丝。
如何判断天贝是不是坏了:豆子松散、粘滑、拉丝,有臭鸡蛋味。(如果是坏了,等真见到时,一下就会判断出来。只是菌丝颜色不全白,犹豫是不是坏了的时候,一般都没问题)
有黑色菌丝,但是能完整成结实的块状,豆子不粘滑,有发酵香,就是好的。
图中是正常的,买的包装天贝,包装上也会有提示,黑色菌丝是正常。(图片来自goole)
总结:豆子是否成结实的整块,是重要的判断标准。
据说在印尼,发酵到这样的水平才叫发酵完成,最有风味。(国人主要是心理这关很难过吧,我反正是)
以前看过一个印尼街头天贝的视频,全是黑漆漆的天贝(视频找不到了,没截图了)
发酵好的天贝是可以直接吃的,因为豆子都是已经煮熟的,但是发酵的味道比较重(发酵时间越长味道越重),蒸一下,会有效去除发酵味,豆子更粉烂和豆香味更浓。有点像豆沙的味道。
蒸法: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102307318/
蒸好后,
冷藏保存3-5天。
冷冻保存1个月。
吃时按照其他用天贝为材料的食谱制作:https://www.xiachufang.com/recipe_list/1028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