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别姬”历史典故。楚汉相争到最后,项羽败逃,其爱妾虞姬自刎而死。因项羽自称西楚霸王,所以后人便把此事说成“霸王别姬”。
徐州人创造了一道菜,主要原料是乌龟与野雉,原名“龙凤烩”,因乌龟是水族之王,所以称龙;而野雉乃羽族之长,所以称凤。民国初年,福建总督李厚基(丰县人)来家探亲,厨师就做了这道菜,但取名“家吉团圆”,家吉,家鸡的谐音。团圆,乌龟状圆。
但这道菜中,乌龟难寻,野雉也极少,难以流传,后来就改为甲鱼与家养的老母鸡了。
1981年,徐州市饮食公司业务科长裴继洪,把“龙凤烩”改名为“霸王别(鳖)姬(鸡)”。1982年《中国烹饪》等报刊相继以“霸王别姬”名报道了这道菜及其背后的典故。淮海一带与项羽有关的地方,纷纷仿制,成为一道名菜。
徐州特一级厨师胡德荣先生认为,“霸王别姬”一名不妥。他的理由是:一、甲鱼,即老鳖,俗名“王八”,有侮辱名人的意思。因为“王八”一词还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妻子有外遇的人(又叫‘戴绿帽子’,甲鱼呈绿色),一句骂人的话;二是旧指开妓院的男人。项羽是名人,不可与“王八”联系在一起。第二个理由是:项羽与虞姬均是“刎其脖而死”,“凶惨离别”,用于结婚、接风、洗尘等宴席不合适,气氛不协调。
从上述两点出发,胡德荣先生认为,“霸王别姬”一名不雅,有失饮食文化格调,主张恢复“龙凤烩”的旧名。
这是一个争鸣的话题。主张“霸王别姬”为名者认为,不必易名。他们的理由是:这道菜所以能广泛流传,与“霸王别姬”的历史典故有重要关系。饮食不仅是为了满足生理饥渴,而且更重要的是享受一种特别的文化。“霸王别姬”的名字,提高了这道菜的文化层次,还可以借这道菜普及一段楚汉相争的历史知识。但这种普及,不是上历史课,也不是语文课上的“名词解释”,而只是给人一种联想,一种谐音,一种比喻,一种趣味性,谈不上对名人的“侮辱”。当这道菜上桌的时候,无论在什么场合,一听菜名,便会让人乐起来,发出会心的微笑,而不会去想项羽和虞姬“刎其脖而死”的血腥场面。
也有人认为,胡德荣改名的意见,从理论讲是可取的,但在实际上是行不通的。“龙凤烩”的名字不仅在文化上落入俗套,而且既没有趣味性,读起来也不顺口,因而很难流传。
顺便说一下,现在 流行的拼盘菜,也与项羽有关。项羽平时吃饭时,原来只准上一盘菜。部下关心他,就想个点子,在一个盘子里,放上几个菜,名义上还是一盘菜。有人称赞项羽:“妻无二室,菜无二味。”
用料
霸王别姬的做法
-
甲鱼宰杀洗净,开水浇烫去除筋膜,甲鱼油脂去除。
-
锅上火,加水冷水入甲鱼,母鸡焯水,断生后捞出过凉。
-
取砂锅甲鱼,母鸡放入砂锅中加水,调味,大火烧开转小火,炖至一到二小时,放入枸杞,红枣,烧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