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会柑(大红、二红) | 100斤 |
抹布 | 一块 |
刀子 | 一把 |
灿烂的阳光 | 数天 |
到地里亲自采摘,老树龄果,抬头就见到熊子塔的柑最好。
这是刚摘下来的新会柑,表面有灰尘,可以拿块洗过水再拧干的抹布擦干净。
以前我们没那么讲究的,采摘回来直接就开皮了。其实不擦也没关系的,因为食用前要把陈皮浸软刮囊洗干净才食用的。
开新会柑传统有2种开刀法,以前用的是“对称二刀”法,现在大多改用“正三刀”法,视频上这个是“对称二刀”法开的皮。
二刀法开出来的皮。
这个视频是正三刀法开的皮。
正三刀法开出来的皮三瓣均一,比二刀法开的皮更加美观。
开出来的皮先平铺在簸箕等干净的容器或干净的地面上自然晾晒半天或一天时间。
开出来的柑肉我们一般是不要的(太多了,吃不完,而且带酸也不怎么爱吃;有些人会拿来做酵素、果酱),这个靠自家自觉拉到垃圾场处理。
晒了一天的皮变得皱皱的,有点软,这样就可以反皮了,这时候反皮不怕把皮反裂,把柑皮一个个用双手由内往外反过来。
反好的皮要白色的内囊向上(因为内囊的水分不容易散发,受潮的陈皮会先从内囊开始发霉,所以在翻晒时要保持内囊的干度),一个个平铺开来,让每一块皮都能接受阳光的“洗礼”。
等到下午太阳没那么猛烈、温度降下来时就要收起来,以免柑皮再度吸收水汽。
收回来的新皮,白天暴晒,夜晚可摆放在阳台等通风处,第二天早上再拿出去晒
经过太阳公公的光照,大约4一5天左右的时间(如果有北风,3天左右),柑皮经过反复翻晒基本全干了。100斤的柑大约能晒出5斤左右的柑皮
刚晒好的柑皮不要马上入袋,应先将其放于阴凉的地方降温凉置,以避免柑皮的余温出“汗”回潮,大约凉置30分钟左右,再用干净的棉麻袋(以前用麻袋,麻袋陈化陈皮颜色会深点,但麻袋有一股麻袋味道,现在改用棉麻袋陈化,但陈皮颜色会浅点),再放在不锈钢桶里密封好。没有棉麻袋或麻袋的,就用玻璃罐或胶袋等密封性比较高的容器装好,放在地势较高、通风干燥的地方,离地、离墙、离顶存放,同时避免阳光直射。
经过3年以上陈化的柑皮才叫陈皮。
1一3年的新皮糖份比较高,会容易长霉,每年最少要翻晒2一3次;
4一5年的陈皮最好晒1一2次;
6一9年的陈皮要视皮的软硬(即陈皮所遗含的水分)而定,此阶段晾晒为宜,避免暴晒
10年以上的,陈皮经过前期数年翻晒,水分已基本沥至一个稳定状态,保持密闭存放即可。但要定期检查。
一般在早上10点后到下午4点前这段时间翻晒皮会比较适宜。因为在这个时间段,能避开早上的湿气和晚上的雾气。而每次翻晒的时间,最好控制在4小时以内。
每年梅雨天气潮湿的时候需要密切关注陈皮的情况,如有出现陈皮变得“软身”,甚至开始出现霉变的迹象,就要趁天气晴朗、空气干燥的时候及时拿出来翻晒了。
翻晒时如有发现虫蛀或虫卵,需要的及时把蛀虫及虫卵刷掉再翻晒。
内容有点多,记不住咋办,没关系,在网上截图了个晒皮“心法”,这样就比较易记
怎样辨别新会陈皮是否自然晒干:烘干的陈皮一般比较薄、脆,放置一段时间不会那么快回软,内囊的陈化没有明显的层次感。
而天然晒干的陈皮比烘干的陈皮重、韧,放置一段时间好快就会回软,内囊陈化脱落自然,具有层次感。
由于我家陈皮全是自然晒干的,没有烘干的陈皮照片对比,只好上一张我家自然晒干的6年皮~
烘干的陈皮烧皮后还有收藏价值吗:烧皮后的陈皮表皮和内囊的颜色都会变得很深,新皮烧皮后会快速转黑,不但没有陈香味,反而会有一股霉味,烧皮后的陈皮,由于大多活性成分而被破坏,因此不会越陈越香,继而失去收藏价值。
俗话说得好,<<千年人参,百年陈皮>>大家要擦亮眼睛购买哦~
大家老问我陈皮怎么吃:首先用温水把陈皮泡软,然后用刀把里头白色的内囊刮干净。
网红陈皮柠檬膏就少不了它。
我家平时拿来煲粥、煲汤,焖肉类;蒸海鲜、河鲜……
一个陈皮分3瓣晒干的,家庭吃法一般用2瓣左右就行了,如果是好大的那种陈皮用一瓣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