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知道有种
粽子叫嘉兴肉粽,是在乌镇。那年,二姐看我太过辛劳,拽上我出去旅游。我们第一站到杭州,又从杭州去乌镇。记得那天到乌镇时已经是傍晚了,我俩找个旅店,安顿好行李,也来不及吃饭,就开始夜游乌镇。
夜幕中的乌镇,没有了摩肩接踵的游人,没有了导游此起彼伏的透过扩音器的讲解,而是被一串串红灯笼妆点着,小桥流水人家若隐若现,朦朦胧胧,静谧,婉约,又有些神秘,就像一位羞羞答答的新嫁娘。我和二姐,漫步在乌镇的小街,仿佛自己不再是一个过客,而是真正生活其中,是江南小镇这幅水墨画的画中人,是别人眼中的风景。
这景色太过美好,我俩舍不得时间坐下来吃饭,就从小摊上买了些小吃,边走边吃,这小吃中便有嘉兴肉粽。那粽子软糯的糯米,带着浓浓的肉香和竹子的清香,和我们以前惯吃的大枣粽子,感觉完全不一样。想到喜欢吃肉的儿子,肯定会喜欢吃这嘉兴肉粽,我何不学会,把它当成拉拢正处在青春期的常和我们别别扭扭的儿子的糖衣炮弹?!
之后我根据舌尖那种挥之不去的嘉兴肉粽的味道,琢磨着包起了肉粽。一点点摸索下来,从选择猪肉的部位,到酱油的品牌,到煨肉的方法,再到泡米和煮的时间,都总结出了自己的经验,我那惜字如金的儿子也终于给了两个字的评价——好吃。
现在,再吃肉粽的时候,我总会想起被红灯笼妆点着的乌镇,和漫步乌镇小街仿佛置身画中的感觉,还有拉拢儿子成功的那种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