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浆就是中国人的牛奶。
小时候的豆浆都是自家磨煮、滤制,费时费力,每做一次都是一大“缸”的量,供一家三口喝上两三天。妈妈会把泡发了一夜的黄豆放进研磨机里打浆,用纱布或是厨师帽过滤两三次,每到这个关头,我一定会伸出两只小爪子自告奋勇地要帮忙挤豆渣,然后用嘴模仿着黄豆原浆从布料纤维的缝隙滤时发出吱呀挤压气泡的声音。过滤好的浓稠原浆煮沸后面上会结起一层一层厚厚的豆皮,捞起来晾干就是古法腐竹了吧。煮好的豆浆放凉入雪柜冷藏,每天下课回家来上一大杯,整个夏天都凉爽了,至今我还记着那股浓浓的冰镇豆香(腥)味。
自从发明了豆浆机,制作豆浆的过程变得便捷简单,豆浆不再专指黄豆浆,许多中国人的
早餐桌上用牛奶、
咖啡替代了豆浆,好在还有“养身”、“保健”这些历久弥新的概念把豆浆牢牢地嵌在中国人的饮食里。
当下最主流的饮食主张就是“杂食”、“多样”,在每天一杯的植物类饮品中尽可能多地涵盖食材种类与营养要素是拼配的主要原则,但丰富不等于多多益善,过多过杂的组合容易造成口味杂糅,口感滞涩、不易过滤等问题,还是需要依照各家的口味偏好进行合理的拼配与组合。
适用场景:早餐饮品;上
下午茶加餐
制作时间:30分钟
制作频率:2天一次(一次制作的量够一家人喝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