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滑肉,是老家家家户户都会做的一道菜。对我来说,这是一道有特殊感情的菜。
儿时,水滑肉代表幸福的味道。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两个月都不能尝到肉味。过年的时候,杀了养了一年到头的猪,还要交一部分到乡里的食品站,自己留下的已不多了,这可是一年365天的肉食和食用油的唯一来源了。那时候的猪也奇怪,没有现在的猪能长个,饲养了一年的猪也就100多斤的毛重。宰杀后,能有多少肉呢?一家老少7口人吃一年,能怎么分配?母亲会把猪板油切成小块,用盐腌制起来。我也不知他切的时候有没有数数,但我知道她一定会切1000块以上,因为我记得在那些岁月里,每日三餐,她都会取出一块,放在大铁锅里熬了炒个菜。每每闻到熬油的味道就口水直流,妹妹更是每次都守在锅边要吃油渣。而肉,就更珍贵了,因为没有冰箱,全部做成了腊肉,只有在过年过节或者有客人来的时候母亲才会煮一小块,用她做的老咸菜煎了端上桌。多少年里,我都怀念那烩过肉的老咸菜的味道。
水滑肉,在那个年代,成了很奢侈的食物。我家每年只能吃一次,就是在杀猪之后。而且,肉都用得少,主要是红薯淀粉。尽管如此,每每吃这道菜的时候,都会觉得特别幸福。
长大后,来城里读书了,水滑肉代表了家的味道。
我是生产队第一个考上中专(那时更没有考上大学的)来重庆读书的小孩,父母着实骄傲了好一阵,后来也有其他的小孩陆续的考上中专、大学了。四年的中专学习生涯,每年学费30多,每个月生活费30。因为家里穷,父母也没有这么大的经济来源,但父亲说:“你放心去读书,钱不用担心”。于是,我家里增加了一个账本,那是父亲去十里八村借钱供我读书欠下的债。因为父亲是远近闻名的木匠,所以能借来钱,这也是他自我感到满意的地方,因为很多人想借钱别人也不愿意借,而父亲能给他们家做家具,这成了父亲的信用。我工作大概五年后,父亲终于还清了供我读书欠下的债。
在那样的岁月,我在学校的食堂一般是一
个月吃一次肉。看着一个星期吃两次肉的室友,很是眼馋和嘴馋。最馋的还是寒假回家后的那一口水滑肉。
如今,水滑肉代表了乡愁的味道。
年近五旬的我,常常思乡,想念儿时的小伙伴,回味年少的时光。父母更是因为故土难离,从城里回到农村老家。他们劳作了一辈子,劳动,已成了他们生活的习惯,70多岁的老人,养猪、养鸡、养鸭、养蜂,种菜种粮。不论我们怎样的说服都不能阻挡他们劳动的步伐。于是,从家到老家这条路每年都要跑上十多个来回。
水滑肉,早已是想吃就能吃的
家常菜了,但我还是最喜欢回到老家,妈妈做的水滑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