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锦记天成一味酱油 | 7.5克 |
红油辣椒 | 15克 |
藤椒油 | 2克 |
花椒面 | 0.3克 |
蚝油 | 0.3克 |
鸡精 | 0.2克 |
芝麻酱 | 1克 |
猪油 | 5-10克 |
姜米 | 1克 |
蒜米 | 5克 |
小葱 | 5克 |
手中功夫风味玉米挂面 | 约40克 |
香油 | 1克 |
调面佐料,酱油不能多了,40克干面,一般这个1/2的勺子1勺,7.5克。
如果是干拌面,还要减少酱油用量。
今天因为煮的是两个人的面,具体这碗面是多少,不是很精确。
红油辣椒15克。
花椒油(藤椒油)2克。
花椒油的炼制方法前面菜谱有。
花椒面0.3克。
花椒面很重要,但其它省份难以买到好的花椒面,花椒非常容易跑味道,大邑县的花椒都有好多种,只有一家的花椒面好,价格且贵,15元1两,一次买十块钱的,用密封的小瓶子装起来,放冰箱冷藏室,每次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好的花椒不仅麻,还有特别香味,通窍。
好的花椒,麻的感觉脑壳巨大无比,嘴皮都肿大,吃完面,那叫一个爽。
所以,花椒的祛风除湿,就是这个道理。
李眼镜的担担面,当真是挑着担担卖,担担一头是一口烧炭的钢筋锅,一头是面佐料和餐具。
李眼镜的面佐料就几样:酱油,红油辣椒,花椒面,芽菜,味精,葱花加锅里的面汤。
但这几样佐料,缺一不可,红油烫的要香,花椒面麻,芽菜味精提鲜,小葱增香。
越是少的佐料,每一样必是精品,否则这碗面没法吃。
另外,李眼镜的面条非常少,面佐料和面条的比例很重要,面条多,味道自然就寡,还有,面多了,吃起来就没有那么香了。
如果家里的佐料足够好,就不需要很多佐料,但一般家庭红油不香,花椒不麻,芽菜没有,那就靠别的佐料弥补。
蚝油0.3克。
蚝油不能多了,就是调味,多了就会甜。
蚝油在这里替代白糖,提鲜,和味。
芝麻酱1克。
麻酱不能多了,多了面条腻口。
香油1克。
香油也不能多了,多了也抢味道。
放生姜末1克,大蒜末5克。
重庆小面调佐料会放蒜水,降低成本,家庭就没必要。
汤或面汤30-50克。
汤少一点,面条巴味,更浓郁,汤多,要爽口一点,自己把握,也可以不要汤,那样面条要稍微煮硬一点。
水开,下面条,中火计时4分钟。
如果是干叶儿(不要汤),大约3:30″,要煮硬一点。
面的品牌不同,干面和水面又不同,软硬度有差异,需要调整。
煮面条的火不宜过大,火过大,面条表面糊化,中间还是硬的,如果面条中途水铺起来,加适当凉水。
捞面的时候,把空心菜丢下去,烫一下即可。
撒小葱花5克。
至于面臊子,这里没有特别记录,家里有什么放什么,有前一晚上剩的菜汤,咸菜,等待,都可以放进去。
我这里放的是泡豇豆。
如果是干拌面,面条捞起来马上拌匀,否则面条容易坨,再放肉臊子,榨菜或芽菜粒,芝麻花生碎拌匀,更香。
这里,这碗面佐料只是一个大概方向,一个思路,可以根据自家情况添加增减佐料,有放小米辣,香菜,如果是牛肉面,再撒芹菜花的,有的地方会炸葱油,蒜油,蘑菇油,等等。
这是昨天的面条,放了前一天炒的仔姜肉丝,味道更好。
这是鲜椒羊肉汤面。
兑面佐料,猪油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里没啥佐料,撬一坨猪油进去,放点酱油,几粒味道提鲜,撒一把葱花,就是阳春面,好吃的不得了,所以说,猪油是面条的救星。
好多人怕吃猪油,我们当地有个活一百多岁的老太太,最爱猪油,一勺一勺舀着吃,用嘴巴把猪油含化。
猪油可是好东西。
这是曾经店里的员工早上捞面条的场景,店里员工调面佐料,大都放酱油,红油辣椒,一大坨猪油,味精,葱花,大师傅才会拍点大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