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斤糯米+3两粘米、也可全用糯米,不洗米泡3~5天(室温26度左右)。
不洗米是因为用米外壳的米麸发酵更快。
每天按时换水,不搓不洗,只静静泌走水,再静静接进新鲜水。
小时候腊月里,滴水成冰,屋檐下的冰棱明晃晃结得老长时,父母就开始泡糯米准备过年了,天气寒冷糯米不易发酵,一般要泡20~30天。
现在吃的汤圆,不讲究发酵,头晚泡米,第二天早上就可以打粉了。
发酵好的米有细微酸味,加丁丁碱反复洗至水清澈。
再入破壁机里打成生米浆,水米比例2:1,其实多点少点无所谓,最终水要滤出来的。
选细细密密的布口袋,提前浸湿拧干,装好米浆。
我这个口袋是以前买米时的包装袋。
把布袋吊起来,布袋最好呈尖锥形,有个最低点利于沥水。水滴得很慢很慢,要有耐心慢慢等。滴不动时,粉量少用筷子翻转米浆即可,粉量多时小时候看到母亲会在米浆上铺一层纱布,纱布上面再铺草木灰吸水。
小时候通常是头晚吊上,第二早吃。
如图,这就是吊浆汤圆原材料,闻起来特别的清香啊,这种香味是超市干粉无法比拟的。
那时也没有冰箱,吊出来的汤圆粉都是在阴凉通风处摊开,有时吃不及,天气又转暖了,汤圆粉会再次发酵,再煮,汤圆就会是红色的。
我最喜欢吃这种红汤圆。
煮汤圆时,先揪一小块粉团,下沸水锅里煮熟,再和进糯米粉里揉,称为打熟茨。
揉好后要静置醒面20分钟。
这是打了熟芡后的汤圆粉团,掰开里面相对有延展性,相对拉丝。用它包,才不会裂缝,馅不会漏出来。
不打熟芡的粉团掰开,是齐刷刷的断掉。包馅时容易裂缝漏馅。
但是熟芡千万不能打多,多了面团会软成稀溜溜的。
不会打熟芡的,也可淋一小团粉的沸水,其余粉再用温水和面。
1个揪揪的是糖馅,2个揪揪的是肉馅,通常一锅下,用揪揪区分咸甜。
甜馅:熟芝麻(可用整粒)+花生粉+核桃粉+苏麻粉+细白糖+细细的冰糖碎。再把猪油烧热,下馅炒香,等油凝固后再包。想吃流汁的,多放猪油即可。
咸馅:通常用腊肉丁+少少的香干丁+青菜+青蒜苗炒香。
一般不用鲜肉,因为鲜肉包里面有毛腥味儿。
如果不包馅,也可以不打熟芡,不揉不搓粉团,直接掰块下锅,叫懒汤圆。
也可以用此粉炸麻圆:
红糖多多+白糖少少,开水化开→倒入6成热的油中,油水熬至颜色微红(此步防炸)→下入汤圆剂子→煮炸至水汽挥发,剂子外壳酥脆,出锅加炒熟的白芝麻,即可。
我从小时的1角钱两个大大的麻元,吃到现在的一元钱3个小小的。
还可以做成姜汁红糖汤圆,很多种吃法。
小时候集镇上有作坊,可以用机器打米浆。
乡下就没有机器,只能用臼窝春米,这是小时候姨家用来舂米的石窝的样子。(网络找图,若侵犯权益,请联系我删图)。
泡好的米沥干,放进窝里,一遍遍舂细,过筛,然后成粉。吃不完的可以晒干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