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及改进方法 | |
底部沉积/死面 | |
两侧沉积 |
底部沉积/死面
大颗粒材料没揉匀/内馅过多
不少小伙伴喜欢在吐司里添加果干、坚果、粗粮或者抹馅,以增加面包的营养和风味。而这些较大颗粒的材料,如果添加过量会影响面筋或者自身重量压着面团,导致面团筋力不足,部分组织膨发不起来,容易形成组织沉积。
改进办法:不要太贪心一下子放太多坚果杂粮啦~
▲来自:不藏私粉丝
擀卷&收底力度太紧
卷吐司太紧的话,没有一丁点空间给面团在发酵膨胀时舒张开来,组织只能在有限范围聚在一起,又变成沉积了。
收口的时候很多人习惯把底部扒开压得过薄,最后又捏得死紧,又或者由于底部收口过于厚,大家又得捏紧,这部分的组织变成既紧且厚薄不一样,发酵&烘烤过程难以膨胀,造成沉积。
改进办法:擀开的面片要厚薄一致,卷的力度要适中,不过紧也不过松,收口不要刻意捏紧。把收口位置压在最下面,利用面团自身的重量压一下收口。
▲来自:不藏私粉丝
发酵不到位
这里说的发酵,通常是指二次(最终)发酵。二发不足,面团组织没有有充分舒展,入炉后面团的膨胀力也有限,底部的面团受热最快而成熟(还没长个就熟了),烘烤后就会变成沉积组织了。
改进办法:密切留意面团发酵状态,掌握面团发酵状态的判断方法:用手按压面团,抬起手,压痕缓慢回弹一部分即为发酵结束。压痕不回弹则为发酵过度,压痕迅速回弹则为发酵不足。
发酵过度
接上,这里说的发酵,也通常指二次(最终)发酵。二发时担心发酵不足,同时也要避免发酵过度。如果面团发酵过度,两侧的组织受到挤压,进而形成厚边(侧方沉积)。二发时间过长,容易导致面团还没烘烤就开始老化了,筋度减弱,底部的组织难以支撑自身的重量,就形成了沉积。
改进办法:和上文一样,学会判断面团发酵状态的方法。
发酵温度过高
通常多指发酵过程中,面团底部受热过度且不均匀。家里没有发酵箱的小伙伴,多数会用到烤箱的发酵功能。烤箱发酵的温度几乎都是下发热管发出的,如果吐司放的距离离下发热管太近、而下发热管又过热(有些烤箱的发酵温度只能35℃起跳),就会造成底部的面团受热过度,把酵母烫死/半死不活/过度活跃消耗活力,那入炉后这部分的面团也发不起来,造成沉积。
又或者二发的时候在吐司盒下面放一盘颇烫的热水发酵,水蒸气往底部冲,也会是以上的原因造成烘烤后面包底部有沉积。
改进办法:
一、买个发酵箱吧!
二、尝试关闭烤箱的发酵功能,用一盘/杯热水(温度视乎能不能让密闭的空间产生合适的发酵温度)在吐司盒的旁边,来代替发酵所需的温度和湿度。
三、先让烤箱的醒发功能启动片刻,达到设定温度后关掉醒发功能,待箱内稍稍降温,再把面团放进去发酵,期间重复1-2次。
▲来自:不藏私粉丝
两侧沉积
面团太多
有时候希望自己的吐司长得高一点,于是悄悄地增加了面团的分量,而二发时面包也确实长得胖乎乎,就开始沾沾自喜。殊不知出炉切开后才发现两侧沉积了!
实际上,制作吐司时(尤其是平顶吐司),如果面团比例太多,小小的吐司盒空间不能让它们完全发酵,就会挤得两侧形成沉积。
改进办法:准确计算面团重量。
450g的模具放入450g的面团做平顶带盖的吐司是可以的,做山型不带盖的吐司,组织会略为没有那么紧密。考虑到烘烤过程10%的烧减率问题450g的模具会放入约495g生面团(比标示的吐司重量多10%生面团重量)组织绵密、口感柔软。同一个模具,面团分量越多,组织也越绵密的,但注意不要过度了。
▲来自:不藏私粉丝
改良剂使用过量
一般而言,自家做吐司很少会用到改良剂,因此这种情况主要在私房烘焙或面包店中出现。如果使用过量,导致面团膨胀力太强,有可能出现四边沉积中间空洞的的问题。
改进办法:尽量避免使用改良剂减少使用,用量一般占面粉比例的0.3%-0.5%左右,不超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