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的冬天,记忆最深刻的除了街头叫卖的烤红薯和糖炒栗子之外,最爱的就是这个煮乌豆了。并不是乌豆只有冬天才卖,只是感觉在寒冷的冬天,街头一锅冒着热气香喷喷的乌豆让人感觉特别温暖。
相传,乾隆爷沿运河微服南巡,舟至天津城北穆庄子(即今“天穆村”)泊舟登岸路过一店铺,闻香气扑鼻,引发食欲。店家头戴白色拜帽,笑迎来客,用荷叶托着热气腾腾的芽乌豆奉上。乾隆食后,赞不绝口,南巡回归仍思之,复请店主穆氏进宫,专司煮芽乌豆,每日早膳必食之,遂成为宫廷食品。据说这就是天津“乌豆”的源起
乌豆天津话叫法“wǔ豆”。是用干蚕豆泡发后,再用一层层湿毛巾盖住,焖个1-2天直到发芽🌱。所以,也可以叫做捂豆。顾名思义,捂出来的豆子。
从小就最爱吃我姥姥做的乌豆,长大之后在市场也买过几次,但是感觉都是闻着香飘万里,吃着却差点意思,还以为是自己长大后口味变了。前几天去姥姥家,姥姥刚好做了一锅乌豆让我带走。到家一吃完全就还是小时候的味道,咸淡适中香气扑鼻,带着特有的豆香味。赶紧向姥姥请教了做法,网购了蚕豆在家做起来。
用料
天津传统小吃-乌豆的做法
-
网上买的干蚕豆,取出要吃的量用水泡发。在天津的集市里也会有卖泡发好的,回家直接煮就可以了,但是这种干蚕豆就会更划算。
泡蚕豆的水不能太热也不能太冷,不然豆子都泡死了就出不了芽了。水温要是手摸起来一点也不烫手感觉稍微有一丢丢温度就可以
-
豆子泡发好会长得很大,一般需要泡一天。我一般会早晨泡好,第二天早晨再开始捂。泡到豆子全部都涨大没有褶皱就可以了
-
豆子泡发好后,把水倒掉。用3-4层毛巾或者屉布浸湿盖在豆子上,放在太阳下开始“捂”。早中晚将豆子翻一翻,重新浸湿屉布盖好。重复以上动作直到豆子全部发芽
-
豆子发芽到这个状态就说明发好了可以开始煮了。
择出坏豆子,将豆子重新洗净倒入锅里。锅中加和豆子持平的水。放入大料、桂皮、香叶、盐。高压锅上汽后1分-1分半就可以了。压的时候满屋子都是香味
-
第二次发的豆子,芽长得很好
-
成品。乌豆不能压太长时间不然就成豆酱了。
绝对的没牙老太太都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