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的马铃薯是崇礼高原红旗营朋友家自己种的。经历了一冬天的地窖冷藏,让淀粉糖化得更加充分,所以口感沙而甜。先将马铃薯处理成这样的厚片。
然后隔水蒸20分钟。用筷子试,到视频这个程度就可以关火。
最终和马铃薯交融的,除了发酵的面粉,最核心的是这种长在村前村后,田间地头的浑身布满小刺儿,刺儿能自己跳到人身上的被称为“会咬人的野菜”荨麻。当地人发音“xi(二声)麻”。荨麻在欧洲也是一道美食,而因为其“咬人”的本领,被种在院墙周围用来充当保安。
头茬荨麻四月初就开始出现,冒出嫩芽离地一寸多高,当地人最喜食吃这个阶段的,大量采回来,用来熬马铃薯。要熬到马铃薯成泥,荨麻糜烂,两者交融成有植物碎片的马铃薯泥才叫到位。
在我这里,只要荨麻花还未开,叶子都是食用佳期。而且我会特意选些碧绿、硬实、开枝的壮年叶子,因为香气更足。
荨麻要用筷子夹着洗。洗净烧开水,夹进去焯水一分钟,再捞出浸冷水。一方面是去除草酸;最主要的是把刺烫软。说来有趣,荨麻在遇热水前,刺儿很坚挺,而且刺中带麻醉剂似的,扎进皮肤又疼又麻要持续数小时。可进了沸水,就立刻变得滑腻,刺儿一下子服帖了。
就像颜值高又个性足的妹子,一旦踏进婚姻,转变成贤妻良母,超能忍的。
水焯软的荨麻切几刀和押成泥的马铃薯和在一起成团。
在这个步骤里,我加入了莜面。莜面也是崇礼高原特产,是由裸燕麦炒熟后磨成的粉。是一种无麸质,低糖的食材。
而莜面本身和马铃薯也能很和谐的相互激发香气。
成团定型后,可以装密实袋冷冻。
除了做今天这款马铃薯面包,还可以用番茄红汤打底,做成马铃薯荨麻丸子(意大利菜),或直接蒸成菜团子、窝窝头…
在做这款面包时,我采用的是乡村面包的发酵方式,用黑全麦粉+高筋面粉+低糖干活性酵母,加入亚麻籽与奇亚籽。
我比较喜欢在烘焙中加入整粒的亚麻籽,烤出来有芝麻的香,同时又能给乡村气质加分。
面团发酵两小时,排气,再发酵两小时。然后分割成50~80克一个的小面团。准备造型。
为了让表皮更接近马铃薯,借助了另一个张家口蔚县特产——豆糊面,又加了点可可粉。
我这个因为面团里有野菜,发绿,所以做出来像快发芽的马铃薯。
面团上的眼儿用圆头筷子扎出来了的。形状完全靠手转着直到感觉像了,就进行下一个。
有眼儿的部位加点可可粉,增加明暗度。
烤箱预热185度10分钟。然后把定型后又发酵40分钟的面团放进去。
上下火185度,20~25分钟(示烤箱而定)。
出炉后,表里裂纹,有点像马铃薯蒸熟或烤熟的样子。
为了追求低碳低糖,这款面包的面粉含量仅30%,所以延展性不强,导致面团烤出来又裂纹。
面团横切面,气孔也不像大奶酪,因为都是低筋的。但松软度是够的。
太美了。这款面包是可以隔屏闻香的。
加豆糊面的这个实验是成功的。辫子面包,烤出来有点像便便面包\(^▽^)/!
就地取材,并接上地气儿,这是我研发美食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