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时节的食方:糯米红豆饭
凡是进补,都要注意要给人体内的病气留下一个排出的通道。这就好比在室内烧暖气,若是门窗封闭得死死的,一味地烧,人在里面就会憋闷得受不了;这时候就要开一点窗,让浊气排出去。我们进补的时候,也是同样,不论怎样大补,总要配一点“泻”的东西,才不会变成“呆补”。
为什么不直接煮糯米而是先用油炒过呢?因为糯米补肾,却比较黏,难消化,炒到焦香之后,再焖熟,你会发现糯米吃起来感觉不那么黏了,这时候的糯米实际上变得容易消化了,脾胃较弱的人都可以吃,而且糯米炒过还能增添健胃的功效。
糯米不需要预先泡,直接下锅炒就可以,这样炒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做出来的饭更香。若是还想更软一点,也可以将糯米泡过沥干再炒。
泡过的糯米下锅后容易黏成一团,要不停地快速翻炒,直到糯米表面的水分完全炒干后,才会粒粒分明,不粘锅。
糯米固肾气、补脾肺虚寒,而红小豆祛湿气、养心脾、强健筋骨。这个搭配再合适不过了!糯米虽补却有些黏腻,怕补过了。而红小豆却不是纯补,它还有泻的作用,能排湿气。
用料
小寒(残冬)——红豆糯米饭的做法
-
做法:
① 红小豆加清水入锅,煮开后10分钟关火。
② 炒锅内多放油,烧热后放少许盐,放生糯米,用小火不停翻炒。
③ 炒到糯米微微发黄,把红豆连汤一起倒入,小火焖熟后起锅。
-
④ 芝麻放炒锅内,不要加油,开小火炒香,撒在焖好的糯米红豆饭上。
-
步骤(稍改):
砂锅原香版(原方):
1.砂锅煮红豆10分钟(赤小豆煮久一点),同时铁锅里放油小火炒糯米发黄(尽量沥干,避免黏锅,油可以多一点),倒入砂锅里,小火焖熟(看水量多少,把握时间,避免糊锅)。腾出铁锅炒芝麻,加入焖好的砂锅里。
超软豆香版:因为赤小豆耐煮,可用电高压锅煮熟,倒入炒好的糯米中,小火闷饭。(提前炒芝麻,炒炒糯米)
懒人版本(一步到位):
用电高压锅(味道略逊),多一点水,红豆+炒好的糯米
-
补充小结:
赤小豆和红豆的区别;
赤小豆(长粒,偏硬,入药用,祛湿)——提前泡豆子(建议前一夜泡豆子),红豆(椭圆粒,通常作为食材,熬汤粥),一般不需要提前泡豆子。
——如果想连续吃几天,可以多炒一点糯米和芝麻,以后每次倒入红豆(泡好)加盐,一起用高压锅煮就可以了。
-
赤小豆和红豆都含有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对人体有滋补作用。但赤小豆具有药用价值,有利尿肿、健脾祛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积化瘀等疗效,红豆无药用价值。
口感与用途:
赤小豆质地坚硬,难以煮烂,适与薏仁米等搭配熬汤,用于清热、祛湿。
豆煮熟后口感绵软,容易出沙,更适合常食用,可做成红豆饭、红豆沙馅料等。
日常希望利用赤小豆来达到药用功效时应注意鉴别,避免将两者混淆,影响药效。
小贴士
冬天最后一个月,既要进补又要排毒!
如何平安过残冬?
* 残冬为什么又叫深冬?
冬天的最后一个月的养生重点有点特殊,这个月,我们的身体既要进补又要排毒。
冬天的最后一个月被称为残冬,也叫作深冬。这两个称谓其实有一点矛盾——残冬的意思是冬天已经残了,快要到春天了。为什么又叫深冬呢?因为虽然春天要来了,但现在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冬天已经进入到最深的阶段了,所以又把残冬称为深冬。
* 深冬当前,我们既要好好防寒,还要做好排毒准备
在冬天的最后一个月养生,要注意两个方面:
一是防寒,因为这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我们要好好地给身体保温。
二是要为冬天到春天的过渡打好基础,为春天的排毒做好准备。不能再像初冬和仲冬那样全面大补,而要开始做一些排毒的准备工作了。
一边是防寒,一边是排毒。防寒是给身体固守正气,这是一个关门的动作;而排毒是一个开门的动作。
怎样做到既关门同时又开门呢?这好像有一点矛盾。
这时候,在饮食上我们就要巧妙搭配,多花一点心思了。
在这个月,我们要防的寒还真不是一般的寒,而是一年中最寒的寒。
老话说:“大寒不冷,小寒冷。”一年里的最低气温不一定出现在大寒节气,往往会出现在小寒节气,特别是小寒节气的第二候和第三候。因为这时候正好是三九寒天。
我们都知道,交冬至节气这一天是数九的开始,从冬至开始,这个寒是层层递进的。
怎么个冷法呢?我们现在可以查到的文献上最早的数九歌,是出自敦煌的一个手抄卷,里面就写得很形象:
“一九冰须万叶枯,北天鸿雁过南湖”
“二九严凌彻骨寒,探人乡外觉衣单”
“三九飕流寒正交,朔风如箭雪难消”
……
真的是非常冷,而且这种冷是自下而上的,因为这是地气最寒的时候。虽然从冬至开始太阳北回,但地气要想被太阳晒暖会有些滞后。到了三九,大地进入最冷之际,寒从脚下起,也正是让人冷得最为难受的时候。
残冬,我们主要防下半身的寒湿。
* 千寒易除,一湿难去
残冬这一个月,我们防的主要是下半身的寒。如果您出门,一定要穿特别保暖的鞋子,以防寒气从脚下侵袭身体,导致我们体内寒湿夹杂。
现在的人,身体内往往湿气很重。老话讲:“千寒易除,一湿难去。”人体内如果有了湿气,是很难被祛除的,需要一年四季下功夫:春天要做好健脾的工作;夏天要做好补气的工作;到了初秋,好好地祛湿气,冬天才会过得更舒服。如果前三个季节工作没有做彻底,那体内就会有残留的湿气。这些湿气会逐渐地往下走,盘踞在下身。
小寒节气的时候地气最寒,寒从脚下起,当下半身的湿气,遇到自下而上的寒气,就会遇寒成冰,导致我们的身体出现问题,比如,血液循环难以畅通。有些年纪比较大,或者身体比较弱的朋友就会发现自己的小腿经常浮肿,这就是血液循环不畅通的标志。
* 下半身的寒湿会引起身体哪些问题呢?
有些男性会出现生殖系统的问题,比如,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女性则表现为白带增多、各种妇科炎症,严重的甚至引起不孕。困扰很多女性的痛经,也跟盘踞在下半身的寒湿有很大的关系。
有的女孩子觉得自己腿粗,总是减不下来,这时要看一下自己是不是下半身的寒湿过重。
寒湿重还会引起膀胱系统的问题,如尿频,甚至是肾盂肾炎、膀胱结石、尿道结石、肾结石等。
* 怎么祛除寒湿?固肾气,暖脏腑
首先要祛寒,这样体内水湿才容易排出。
在最冷的这个月里,从饮食上防寒是重中之重。另外,防寒防的不仅是外部的寒,也要祛除身体内部的寒。
怎样从饮食上来防寒呢?一个是要固肾气,一个是要暖脏腑。
肾气固住了,身体没有漏洞,寒气就不容易侵入。
暖脏腑的重点是要暖血,就是要暖心和脾,因为心主血,脾统血,心、脾一暖,血就会变暖了,血液循环才能给身体带来热力。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可以祛湿。
在小寒节气祛湿跟其他季节不一样,其他季节可能是健脾祛湿、补气祛湿,或者利水渗湿,但小寒节气则是暖心祛湿。而暖心暖脾,不是一般的祛湿食物可以做到的,一定是一种既能祛湿又能补心的食物——红小豆。
红小豆既能祛湿气,又能养心脾,还能强健筋骨,再配上糯米,既固肾气,又能补脾和肺的虚寒。这个搭配非常合适,因为一个是大补,一个是既补又祛湿。
红小豆不是纯粹的补,它还有泄的作用,能克制糯米的黏腻,防止补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