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鱼,又叫刀鱼,真是是有很多的故事与事故。
作为一个内陆人,小时候只吃过几种海鲜,但最不缺的便是带鱼了,红色蓝色的盒子,我们那一盒叫一盘,我总是想是不是最早的时候是盘在一起运过来的,所以论盘,盒子上总画着一个露着尖尖牙齿的带鱼,写着舟山带鱼。
今天在朋友圈看到哥哥的发小回老家上坟,吃到了他叔叔做的饭,写了一些话,大概意思就是,做菜的味道就是家的味道,带着乡愁与血脉,是一家人的味道。当时看到的时候正好刚处理完带鱼,于是就有很多感触。
从小到大,我爷爷家、姥爷家、我家带鱼都是炸着吃的,除了偶尔我爷爷会用炸带鱼剩下的带鱼头炖白菜吃除外。带鱼去头去鳍去尖尖的尾处理干净后切成不长不短的段,加上盐,挂上用鸡蛋面粉加水调成的面糊,进锅里一顿猛炸就成了。
我妈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厨房高手,总嫌我调糊调的稀了稠了,不加盐的时候她会嫌没加盐,加了盐的时候又嫌加了盐。她总是快速地调好一瓷盆均匀的面糊,没有一点儿面疙瘩,还要用筷子挑起来给我看那个稠度是能挂上但又能滑下来的状态,其实我是有点儿佩服的。
但是她炸的那个带鱼吧,就不好说了。因为裹着一层面糊,里边基本上是靠闷熟的,不同的鱼就会有不同的味道,有的就是鲜美多汁的感觉,有的用来烟台后学会的那个词就是"腥呲呲"的。而且有点鱼肉舍不得丢的那块次鱼尾巴,多是刺,又裹着一层面,真不知道存在的意义是什么。还有那个鱼肚子,破膛的地方经常挂着一块面蛋,还经常扯络着一些刺,真是难受极了。
我家的鱼,我一般只吃中段,我想每一个人都希望只吃中段。鱼肚子鱼尾巴我是不会屈就的。但偶尔哪一次这两段不小心没挂上面,也跟其他的挂面的一样在油锅里滚过,那简直绝了!酥脆酥脆的,用新出锅的
馒头包着吃,无敌了!于是我多次跟我妈反应鱼骨头多的地方就不要裹面糊了,直接炸着吃多好吃呀,看她的表情反应,我觉得她是认可的,但是并没有这么做过。以至于我后来也是一直这样做。肌肉记忆是可怕的。
继续说,我家的鱼,我一般只吃中段。即便是吃中段也吃的不利索,我妈会嫌我这样那样无非就是说我浪费,但是我也并没有她吃鱼肚子的印象。印象里我爸总是拿着小碟埋头啃着面糊吐着刺,一会儿小碟就跟小山一样了,有面有刺还有面刺混合物。
有一年过年,早早炸好了鱼和肉丸子,我和我哥分别行动,一人一个小碗,不到开饭就吃饱了。我妈也没在意。结果客来了,我妈去储藏间拿鱼复炸待客,捧了一碗鱼肚子鱼尾巴出来,没有一块像样的鱼了。事后,她冲我们吆吆喝喝很久,我觉得我们是真的做错了,我不知道我哥怎么想,反正我觉得这种没脑子的事大概率不是我干的,但是也有可能是我太想吃了没顾上仔细查看,于是以后再有类似这种情况我再去偷吃或者光明正大地吃都不会做的这么不地道了。其实类似的事情还发生过,比如炸肉只剩下了肥的,炸丸子只剩下了素的……
如果是过年,带鱼总是做炸货那天最后下锅的东西。炸豆腐,炸萝卜丸子,炸肉丸,炸肉,炸藕盒茄盒,炸蘑菇,最后才是炸带鱼,带鱼炸的金黄的。有时候最后面糊不够了,就用鸡蛋调,别的东西好像对鸡蛋多的面糊不友好,但带鱼可以,鸡蛋多,炸出来丝丝络络的;有时候面糊多了,最后的面糊也会一小点一小点的倒到油锅中,出来一块一块的炸面。炸面可以用来炖菜吃,炖菠菜尤其好吃。那剩下的油呢,也不舍得扔,就用瓷坛子装起来,盖上盖,这瓷坛子配了一个特别浅特别宽的短把勺子,一次舀一勺炒菜我们一家吃正合适够。那个瓷坛子除了装炸油,再早之前的记忆是装熬好的白猪油。有一阵,我特别喜欢吃那个炸油装坛子沥完油的油渣渣,配着刚出锅的馒头。后来有一阵我常常想鱼香肉丝里的鱼香是不是就是指用炸过鱼的油做的……
后来,我长大了,工作了,大概是2012年的冬天,也可能是2013年的春天,在烟的不几个大学同学还习惯周末小聚,一起凑在一起拼厨艺,有一天让我炸小黄花鱼,我就犯了难,因为我印象里只有炸带鱼,且只有一种炸带鱼的方式,小黄花鱼又小刺又多,不太行。于是给我爸打电话寻求远程指导,我爸说,弄点干面粉一炸就行。哎呀,可真好吃!
后来我结了婚,发现对方原生家庭里炸刀鱼炸丸子都不挂面糊,不过费油,一锅炸的多最后炸出来的都黢黑。我才知道我以为炸刀鱼就是那么一种炸法呢,原来每个家庭做的同一个菜名不一定一样,原来做菜的方式也是一种传承。
于是在以上几种机缘巧合中,我逐渐走上了今天这种炸带鱼之路……
快过年了,终于要回家了,我已经四个多月没见到我那个整天吐槽我厨艺不精的妈妈了,我一定要多吃一块儿妈妈炸的带鱼,多看一眼那个装油的瓷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