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桃酥,一定会勾起许多许多人的回忆吧,这种深入人心的小点心,恨不得满大街都是,真可谓是家喻户晓、老少皆宜啊。记得小时候,零食的种类很少,平时衣兜里揣的都是些酸梅粉、山楂片、泡泡糖一类的小玩意儿,至于高级的西点、
蛋糕,都是过年过节才能享受到的美味。
如果非说吃什么点心,那就是桃酥了,那时候,觉得桃酥就是难得的美味了,每次在大街上看到卖桃酥的摊儿,闻到那股油腻腻的香味儿,就走不动了,可怜巴巴滴望着妈妈,于是每次都能满足一周的口欲...
后来再大些,各式糕点的花样日益繁多起来,桃酥已经不是什么好东西了,特别是,满大街的桃酥,却没有几家是正宗的,不是硬的咬不动,就是又潮又软,一股难闻的碱味儿...说来也奇怪,店家还是那些店家,做法也还是那些做法,当初品种单一的时候,并没有觉得不好吃,现在选择多了,却实在难以下咽...
当然,偶尔也会碰上好吃的,又香又酥,不过吃不了两个,就觉得油腻腻了,而且除了糖的甜腻,再也品不出其他的味道…看来,要想吃得放心、吃得舒心,还是自己动手最安全、最健康。
虽然桃酥是当之无愧的草根明星点心,但说起桃酥的历史,恐怕就不是每个人都耳熟能详了。我特意去查了查桃酥的前世今生,有兴趣的同学,咱一边吃桃酥,一边看看这桃酥的故事吧:
相传明嘉靖年间,江西出了两位首辅,夏言和严嵩,一忠一歼,忠臣夏言被严嵩陷害致,身首异地。夏言的后裔兵分两路,一部分逃到上清挂洲村,另一部分则在今龙头山下定居,并把宫廷做桃酥的技术传了下来,在靠近北极阁的地方,开设了码头埠,做起了果子生意,专卖“宫廷桃酥”。
建国初期,逢年过节走亲访友,都要送上一包桃酥,一斤为一包,圆扁扁的一块块桃酥被包成长方型,一根筷子长,半根宽,四角成棱形,上窄下宽。这桃酥包时颇为讲究,里外三层,里层为晒干的荷叶,第一层为厚草纸,再用黄纸或白纸缚外,上面贴张印花,酷似当今的商标。
又酥又甜的桃酥馨香诱人,那种滋味儿实在是无法让人从文字中得到满足。后期,有个叫周宗林的在北京开了一家桃酥王店,从此宫廷桃酥名声大振。随着品种不断更新,由原来单一的宫廷桃酥增加到现今20余品种,包括五仁香酥、瓜子酥、花生酥、芝麻酥等多个系列,桃酥真正成了名誉海内外的点心啊。
桃酥的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油等,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钾、磷、钠、镁、硒等矿物质,而且又便宜又方便。历数各种点心,恐怕没有比桃酥更深得人心的了,爷爷奶奶爱吃,爸爸妈妈常吃,那种油腻腻的香甜,是经久不衰的口味…
方子参照了孟老师和君之的,自己又经过多次实验,略微做了些改动,真正酥得掉渣,不信,您可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