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记载:“赤爪、棠梂、山楂,一物也。古方罕用,故《唐本草》虽有赤爪,后人不知即此也。自丹溪朱氏始著山楂之功,而后遂为要药。其类有二种,皆生山中:一种小者,山人呼为棠梂子、茅楂、猴楂,可入药用。树高数尺,叶有五尖,桠间有刺。三月开五出小白花,实有赤、黄二色,肥者如小林檎,小者如指头,九月乃熟。其核状如牵牛子,黑色,甚坚;一种大者,山人呼为羊朹子。树高丈余,花叶皆同,但实稍大而黄绿,皮涩肉虚为异尔。初甚酸涩,经霜乃可食,功应相同而采药者不收”。中医认为,山楂味酸甘、性微温,自古以来就成为健脾开胃、消食化滞、活血化痰的良药,是防治心血管病的理想保健食品,山楂因含三萜类烯酸和黄酮类,也被称为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的“小能手”,生山楂还有消除体内脂肪、减少脂肪吸收的功效。由于山楂富含多种有机酸,它能保持山楂中的维生素C,即使在加热的情况下,也不致被破坏,所以,山楂糕、山楂片、山楂
果酱仍有丰富的维C。中医认为,山楂只消不补,脾胃须弱者不宜多食;山楂还具收敛及化淤消滞、收缩子宫的作用,故妊娠妇女勿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