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舌、牛肚、牛腱、牛头、花生仁碎、白酒、酱油、芝麻、花椒粉、味精、八角、花椒、肉桂、盐、辣椒油
综合评分 7.8 (127 做过)
理由:20世纪30年代在四川成都有一对摆小摊的夫妇,制作的凉拌肺片精细讲究,颜色金红发亮,麻辣鲜香,有位客商品尝过郭氏夫妻制作的肺片,赞叹不已,送上一个金字牌匾,上书“夫妻肺片”四个大字。夫妻二人在用料和制作方法上不断改进,并逐步使用牛肉、羊杂代替牛肺。
黄喉、百叶、鸭血、猪肚、肥肠、黄鳝、大葱、姜、黄豆芽、火腿、干辣椒、花椒、蒜、郫县豆瓣酱、老抽、盐、糖、水淀粉、植物油、水、料酒
4 做过
理由:有一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低价处理。媳妇觉得可惜,当街卖起杂碎汤,用猪头肉、猪骨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毛”是重庆方言,就是粗糙,马虎的意思。
鸡架、米线、绿豆芽、韭菜、榨菜、豆皮、猪里脊、鹌鹑蛋、鸡胸肉、香葱、香菜、鸡油、海米、火腿、姜、云南酸菜、盐
6 做过
理由:清朝一举人,在家院后一小竹楼里攻读。妻每天给他送饭,因离家较远,还要过一个桥,等到把饭送去,都已凉了。一日中午熬了一碗浓油鸡汤,准备送过去,突感身体不适,睡着了,醒来时,日已偏西,一摸汤竟还热乎乎的,受此启发,创制了过桥米线,其夫勤奋读书,最后取得功名,“过桥米线”也便流传下来。
肉泥、淮山、笨鸡蛋、生抽、老抽、盐、蚝油、黑胡椒粉、花椒油、大葱末、姜末、面包糠、高汤、八角、桂皮、花椒、葱段、姜片、冰糖、水淀粉
综合评分 7.8 (511 做过)
理由:隋炀帝到扬州观花,龙颜大悦,为纪念他的扬州之行,下诏设宴庆贺,御厨专门设计了四道菜馔,分别是松鼠鳜鱼、金钱虾饼、象牙鸡条和葵花献肉。而当中的“葵花献肉”,后来又被精于饮食的唐代名将郇国公韦陡改名为“狮子头”。
水发黑木耳、猪里脊、鸡蛋、黄瓜、胡萝卜、蚝油、淀粉、盐、油
综合评分 6.8 (39 做过)
理由:木须肉应该叫木樨肉。木樨是桂花,其实这道菜取的是桂花的颜色,就是鸡蛋,鸡蛋是黄的桂花也是黄的,文人取名字总要雅一点嘛!
绿豆粉丝、瘦肉、大葱的葱白部分、细香葱、姜、蒜、红油、豆瓣酱
综合评分 8.0 (403 做过)
理由: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笔下的人物窦娥,为了照顾生病的婆婆,因为穷只能在屠夫手中赊一小块肉,窦娥将肉切成肉糜炒粉丝,婆婆眼花误以为是蚂蚁,尝一口后大赞,干脆起名叫“蚂蚁上树”。
鸡胸肉、花生米(去皮,熟)、鸡蛋、白醋、番茄酱、老抽、香油、老干妈、白糖、蒜、姜、葱、干辣椒、花椒、淀粉、辣椒粉
综合评分 7.1 (249 做过)
理由:晚清,丁葆桢(生前封“太子少保”,尊称为丁宫保)由山东调任四川巡抚,时直都江堰水患,前往视察,由于耽误了吃中午饭的时间,不得不在道上一家小餐馆进餐,不巧刚好很多菜样已卖完,无菜可炒。就用鸡肉等几种原料,快炒之。丁葆桢吃着觉得味道鲜美,很是满意,“宫保鸡丁”由此大出其名。
猪里脊、菠萝、青椒、红椒、食用油、生抽、黑胡椒粉、盐、淀粉、鸡蛋、面粉、番茄酱、米醋、糖、清水、水淀粉
综合评分 8.2 (2324 做过)
理由:属粤菜菜系,还有种说法是“咕噜肉”。咕噜肉的名称有两个传说,一指这道菜味美,令人禁不装“咕噜咕噜”地吞口水;另指其历史悠久,很古老。
三黄鸡仔、小葱、姜、蒜、食用油、米酒、酱油、香油、冰糖、香叶、鲜罗勒
综合评分 7.3 (39 做过)
理由:三杯鸡是江西特色菜。烹调鸡块时加入甜米酒、猪油、酱油各一小杯,不放汤水,用炭火将鸡块炖熟而得名。目前台式的三杯鸡更广为人知,增加一种香料:九层塔。
低筋面粉、冰鲜虾、红甜椒、柴鱼高汤、味霖、酱油、鸭儿芹叶、白萝卜泥、姜泥、天妇罗汁、冷水、蛋黄、低筋面粉
23 做过
理由:在日式菜点中,用面糊炸的菜统称天妇罗(天麸罗/天ぷら )。天妇罗的名字来自葡萄牙,大约已有150年的历史。天妇罗的烹制方法中最为关键的是面糊的制作。天妇罗以鸡蛋面糊为最多,调好的面糊叫天妇罗衣,做面衣用的面粉,日语叫薄力粉。
鸡、酱油、黄酒、盐
综合评分 7.5 (36 做过)
理由:传说有一个叫花子,沿途讨饭流落到常熟县。偶然得来一只鸡,到虞山脚下,将鸡杀死后去掉内脏,带毛涂上黄泥、柴草,把涂好的鸡置火中煨烤,待泥干鸡熟,剥去泥壳,鸡毛也随泥壳脱去,露出了的鸡肉。约100多年以前,常熟县城有个菜馆根据该传说,精工效法创制此鸡。(现代家庭用面裹,入烤箱)
五花肉、香葱、老抽、生抽、料酒、冰糖
综合评分 8.1 (814 做过)
理由:苏轼任徐州知州时,黄河决口,苏轼身先士卒,和全城百姓筑堤保城。徐州人民杀猪宰羊,上府慰劳,苏轼推辞不掉,便指点家人烧成红烧肉回赠给老百姓,百姓食后,都觉得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便称之为“回赠肉”。苏轼贬谪黄州时,作有煮肉歌,人们开始竞相仿制,并戏称为“东坡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