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想到的名字:ugly but delicious.
首先,为什么选这么“难看又失败”的照片当封面图呢?
因为,想提醒我自己,以后做面包本质的追求是味道,不“以貌取包”。外在好看不一定好吃,不好看的不一定不好吃。
图里是第一次做这款,整形失败后直接扔在陶土锅里,失望到懒得掐点计算冷藏时间,随便有时间就给烤了。
结果一吃,惊为天人,各种不同酸香、麦香、焦香融合在一起,不分你我。
其他好吃的东西也一样,就是香,但说不出哪个味为主,各种味道交织在一起形成新的味道。如果能分出一个个独立的原来的味,那说明真的需要改进。
连平时不爱吃欧包的小龙也惦记上了,第二天新烤的一个被他迫不及待地撕开吃了。
第二个,外形比第一个能看些了,基本合格。
但一吃,味道和第一个一比马上见了高下,没味(其实有味,就是因为有了第一个做比较)。
我想了想,原来是换了其中一部分面粉、调整了发酵时间,虽然外形、组织好看些了,但味道弱了。
在过一阵的全麦面包课上也会讲到:
●“很多标准不过是一时的流行,不是判断面包成功的唯一标准”
●“比如,现在最火的欧包就是追求大洞,弄得很多人以为欧包唯一成功的标准就是大洞,即使是发酵失败的不合适的大洞也被新手当成是成功。很多粗粮欧包本身就是组织紧密,结果被误当成失败”
●“非要说衡量标准,那就是好吃”
●“脱离了味道和口感而过度追求组织,就跑偏了”
这些也是隔了几年后重做欧包的一些思考。
当然,以味道好吃为追求只是对我自己的要求,如果就是喜欢外貌更多,也没问题,去做就好了。
照相也是,一开始都是喜欢“漂亮”(我也是),一堆人千里迢迢蹲点去照所谓的最好角度最好光线(比如梯田云海、西藏)。
可
糖水片照多了就没劲了,很多人以为失去了对摄影的热情,其实不是,是因为没有思考、背后没有内容的东西本就不会长久。
所以,很多摄影大师的作品在普通人眼里并不“美”,甚至奇怪和狰狞,但读懂照片背后的背景、故事后,就发现比糖水片有价值多了,可以一直品味出新味道,激发更多的思考,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也是不会做一阵就无聊的秘密。
做食物、照食物也是,一开始追求美观(当然没有错),但难免千篇一律,通过练习,基本技术掌握了后,都能照“美” 了,然后就失去了兴趣。
如何才能保持创造热情,形成自己风格?不断地思考和突破。
美的包包图多的是,但是这张封面图对我来说引起的思考最多,意义最大。
所以,可能越来越少摆拍,争取记录真实的生活。
就像以前北京,小龙会随意照很多街景、日常饭,我说有什么可照的,又不好看。
他说千万别删,几十年后再看就是最宝贵的。
还真是,现在看看20年前北京的街拍,就是最随意的不要完美记录才是最真实的瞬间细节,引起的回忆最多。
我不想等20年后,再翻看自己的饮食记录时,都是道具。
嗯,隔了几年再做欧包,自然会有面包制作理论上的新理解,也想聊聊对passion的新认识,篇幅有限,以后慢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