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小时候我们的妈妈们没少给我们喝筒子骨汤吧,啃筒子骨这种事情肯定也没少干,挨着骨头上的肉是最好吃的。小时候经常听我妈说,真正会吃的都吃骨头上的那点精华肉,不会吃的都吃那大坨大坨的肉,原来会吃这件事情我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
当然骨头上的肉,最好吃的吃法还不仅仅是直接抱着骨头啃,而是把骨头上的那点点精华肉一点点清理下来,再用青椒蒜苗回锅小炒了,才能叫做是真正的美味啊,香得可以直接吞掉舌头!
现在的筒子骨和二三十年前不一样了,上面留着大坨大坨的肉,也从无人问津的低等货色摇身一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上等食材,一般去晚了是买不到的。基本上每个月都要熬一次筒子骨汤,汤自然是充当炒菜用的高汤或煮面的原汤,剩下的肉自然是做成儿时的味蕾回忆美食——小炒巴骨肉
(巴骨肉是川渝地区本地叫法,稍微登得上台面的一般叫拆骨肉)
用料
可以吞掉舌头的小炒拆骨肉,儿时的味道!的做法
-
准备食材配料
-
巴骨肉用手撕成小块备用,手撕比刀切好吃,原理不清楚,但就是好吃
-
杭椒切辣椒夹,美人椒切滚刀,蒜苗、葱都切斜刀,姜切丝,蒜切片或丝均可,备用
-
锅里下油烧热,下入姜蒜爆香
-
倒入巴骨肉,迅速翻炒出香味
-
调入少量盐、酱油迅速翻炒,盐不要太多,酱油有盐
-
放入杭椒和美人椒,大火颠锅翻炒30秒左右。最后放入蒜苗和葱段,大火颠锅翻炒20秒左右
-
起锅装盘
-
原图特写
小贴士
巴骨肉不用煮太烂,不然就烂而无形,也不要太生,不然口感不佳,经验是通常熬过两遍汤,便要把肉都拆下来,第一遍大概40分钟,第二遍大概30分钟左右,剩下的骨头继续熬汤,可以熬个五六遍,汤也是奶白色的(当然取决于筒子骨的品质)!用保鲜盒分装好,放入专门的急冻室,需要时取出解冻即可,做到资源充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