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在野外看到了嫩绿的新鲜艾蒿,我们浙江人叫“青”。挑选了一些回家准备做咸口的清明粿。
艾蒿清理一下,清洗干净。这里是250g的艾蒿,锅里放水煮开,加入3克小苏打后放入新鲜艾蒿煮。新鲜艾蒿和小苏打的配比是100:1
艾蒿煮到根茎处用手可以轻轻捏碎即可捞出晾凉。冷却后的艾蒿,可以轻轻去掉水分,冷冻在冰箱里,用的时候提前拿出来解冻。
馅料:春笋去皮,切成4瓣放入开水里煮10分钟后取出切丁。
卤水老豆腐切片两面煎至焦黄后取出切丁。
用五花肉煸炒,加入笋丁,冬菜(妈妈自己腌的咸菜,没有可买点酸菜或雪菜,可以增加馅料的鲜味)最后放入豆腐,咸淡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自己掌握,出锅后撒上香葱。
解冻后的艾蒿加一些清水放在料理机打碎。切记不用打的太碎,保留一些纤维。我这里用了250g的新鲜艾蒿,加水打碎后后称了一下是1000克左右。
粘米粉和糯米粉的配比是3:1。我准备了1500g的粘米粉和500g的糯米粉搅拌均匀。艾蒿汁倒入锅内煮开后转小火,慢慢加入米粉,快速搅拌。成团后倒在面板上揉透。面团要偏硬点。我这里大概用了1500克的粉。
面团揉光滑后,擀成面皮,大概2~3mm左右的厚度。找一个小碗用针划出一个个圆形的面皮。
包入准备好馅料。一个个青粿子就好了。
这是浙西一带青粿子的包法。纯手工,压上花纹,漂亮又好吃。
图片左边和右边的青粿子是先生包的,手艺比我还好
包好的青粿子开水上锅煮十分钟就好吃啦!吃不完的量凉后放在冰箱里冷藏或冷冻保存。吃的时候再上锅蒸五分钟或者煎一下都好吃。
成品